1/21/2013

修辭


示現:   

  作時,利用人類的想像力,把實際上看不見、聽不到的事物,彷彿身歷其境般,很具體的呈現出來,這種修辭技巧叫做「示現」。如「看到報紙的報導,我似乎目睹 伊拉克到處充滿火光、血跡與屍體的慘狀。」「這時候,祖父應該坐在火爐邊,一面聽收音機,一面練他的書法。」「到了開花時節,我可以帶妳到烏來走走,讓妳 看看滿山遍野櫻花盛開的動人景象。」……


譬喻



一、譬喻:   「借 彼喻此」的修辭法,稱為譬喻(比喻)法。所謂「借彼喻此」,就是用類似的那件事來比擬這件事。譬喻是修辭中最重要也最常見的技巧,由「喻體」、「喻詞」、 「喻依」三者構成。如「骨瘦如柴」這句成語,就是採用譬喻法;其中「骨」是「喻體」,「如」是「喻詞」,「柴」是「喻依」。又如「月兒像檸檬」,其中「月 兒」是「喻體」,「像」是「喻詞」,「檸檬」是「喻依」。「媽媽是母老虎」,其中「媽媽」是「喻體」,「是」是「喻詞」,「老虎」是「喻依」。

二、明喻:   喻體、喻詞、喻依都具備,而且喻詞是「如,像,若,猶,似,彷彿,猶如,好比,好像,如同……」。

三、暗喻:   喻體、喻詞、喻依都具備,但喻詞由繫詞「是」、「為」、「等於」所取代。

四、略喻:   只有喻體和喻依,喻詞被省略了。如:「鴨蛋臉兒」是「臉兒長得像鴨蛋」的意思;其中「臉兒」是「喻體」,「鴨蛋」是「喻依」,喻詞「像」被省略了。

五、借喻:   只有喻依,喻體和喻詞都被省略了。如:「金玉其外,敗絮其中」是比喻人或物的外表像金玉,其實內容像敗絮。「金玉」和「敗絮」是「喻依」,喻體「人」和「物」以及喻詞「像」被省略了。


類疊

寫作時,利用同一個字、語詞或句子的再三反覆與重疊,可使聲音和諧,景象和意境更鮮明,表達更有說服力,也更能打動讀者的心靈。這種修辭技巧,稱為「類疊」。
疊字(句):把兩個以上的相同字、語詞或句子,有規律的連續排列在一起,用來模擬聲音、事態,或增加敘述的力量與景象和意境的鮮明度,以產生更為寬廣的表達空間。
類字(句):把相同的字、語詞或句子,間隔開來反覆使用,以強化文章的氣勢,豐富敘述的感情,延伸景象和意境的深廣度。

摹寫:    

運用文字,把親眼看到或內心感受到的人生和自然的各種現象與景觀,照著樣子描寫下來,叫做「摹寫」,也作「模寫」。摹寫是一種實際模擬的技巧,可以寫動 態,可以寫靜態,而且具體和抽象兩相宜,甚至各種官能的感覺如視覺、聽覺、觸覺、嗅覺、味覺等也都可以寫出來。摹寫是文字創作的基礎,前幾單元提過的「擬 聲」、「感嘆」、「呼告」、「轉化」、「排比」、「類疊」等修辭法,也都或多或少會運用到摹寫技巧。


摹聲:

 模仿生活中與大自然的各種聲音,使它們以「音似」的文字呈現出來,達到預期的效果。如:「吱吱喳 喳」、「嘰嘰呱呱」、「喵————」、「叮叮噹噹」、「鼕鼕鼕」、「咚咚」、「嘩啦嘩啦」、「嘓————」、「叭叭」、「淅瀝淅瀝」、「唧唧」、「沙 沙」、「呼呼」、「喀嚓」等。


蟬(二)  林煥彰

蟬在夏天最賣力,
從清晨到夜晚,
牠們都不休息,
鋸齒鋸齒的拉著大鋸,
這樣的工作,
一點兒也不費力。
鋸齒鋸齒,
大家一起來拉鋸。
可惜,牠們的力氣都太小,
整個夏天都過去了,
牠們還是沒有伐倒一棵樹,
只是,輕輕的輕輕的
搖落了一些些
枯黃的葉子。


誇飾:

1.放大的誇飾:如「我已經向她求婚好幾萬次了,她都不答應。」、「這麼響的雷聲,連太平洋對岸都聽得到。」……  
2.縮小的誇飾:如「教室裡靜得連針掉在地上都聽得到。」、「他不費吹灰之力,就把強盜制伏了。」、「他說起話來,比蚊子的聲音還小。」……

感嘆:


1. 詫異或讚嘆(哇!好大的氣球啊!呵!這麼厲害!)
2.
憤怒或斥責(呸!你這是什麼態度?叱!別說了!)
3.
歡笑或嘰嘲(嘻!我贏了!哼!連這種小事也來找我!)
4.
傷心或慨嘆(唉!真是好人不長命!)
5.
疑問或不解(啊!你真的不會開車嗎?咦!你怎麼在這裡?)

呼告:

用口語呼叫某人,來強化詩的力量和情感,以吸引讀者的注意。


 轉化


描寫一件事或物時,轉變其原來的性質,化成另外一種本質迥然不同的事物,而加以形容敘述,這種修辭法稱為「轉化」。可分成「將物擬人」、「將人擬物」、「將虛擬實」三種。童詩作品的轉化修辭,以「物擬人」法最常被採用。「人擬物」和「虛擬實」較常出現在小品文和現代詩裡。

一、物擬人:   把沒有感情,沒有思想的事或物,當作會說話,有感情和思想的人。如:月亮媽媽「生」了許多小星星,枯桑「知」天風,海水「知」天寒,烏雲把太陽給「吞」了……

二、人擬物:   和物擬人相反,把人轉化成事或物。如:我的心在愁海裡「漂流」,他的話「射穿」我的心,我提筆的手勢「擱淺」在半空中,臣不勝「犬馬」怖懼之情……

三、虛擬實:   使抽象的觀念實體化或形象化。如:媽媽的悲傷,喚醒哥哥的良知(「悲傷」和「良知」都是抽象的名詞,而動詞「喚醒」使它們形象化)。又如:老師用愛與知識妝扮我們年輕的生命(「愛」和「知識」都是抽象的,動詞「妝扮」使它們形象化)。

轉品:

在寫作時,把一個字或語詞的詞性轉換成另一個詞性(比如把名詞變成動詞),使文章變得生動有趣,有時還可製造出意想不到的效(笑)果。
例如:「春風又綠江南岸」中的「綠」字,本來是形容詞,在這個句子裡卻變成動詞,一個字把整個江南岸染成綠油油的一片,效果真是驚人啊!又如:「你真牛」 表示「你既頑皮又不講理」,「牛」由名詞變成形容詞;「他實在很驢」意味「他脾氣拗又不聰明」,「驢」由名詞變成形容詞;「老媽蝦身坐在水槽邊沖洗豬大 腸」其中的「蝦」由名詞變成動詞,表示彎曲的意思。現在很流行的「我不鳥你」,雖然很不雅,但「鳥」字由名詞變成動詞,也是轉品的修辭法。
  



設問


當「?」放置在詩的結尾時,懸疑的效果就很強烈了。詩人留下問題,卻不給答案,這時,讀者只好絞盡腦汁,用心去猜、去想出個頭緒來。就這樣,「?」把詩的內涵提升了,它讓一首詩變得回味無窮,也讓詩的情境和效果得到延伸。
設問的形式:
  1. 開頭式:一開始提出問題,然後隨著詩句的進展,一一解答。
  2. 中間式:在詩的中間或結束前提出問題,並予以解答。
  3. 結尾式:又稱懸疑式。在最後一行才提出問題(或早就提出問題,卻始終不給答案),把懸疑丟給讀者去思考、猜測。
1 2 雖然提出問題的先後有別,但其吸引讀者去一探究竟的效果卻大同小異。
設問的類別有三種:
  1. 疑問:春天哪裡去了?
  2. 激問:你怎麼可以不孝順父母?老師為什麼可以打學生?
     3.提問:老人是什麼?是智慧的結晶?還是沉重的包袱?



排比:


寫文章或詩詞時,把句型結構相似的句子,連續排列起來,用來描述或說明同一主題;這種接二連三呈現主題的方法,可以讓主題更有力量,也更能加深讀者的印象。
利用有規律有秩序的排比技巧,來記事或寫景時,可以讓事與景由淺而深、由近而遠、由窄而寬、由小而大的一一呈現出來,不但營造出層次的美感,更有類疊的節 奏效果,同時可使內容更加豐富,也把主題表達得更加透徹而完整。如:「一日之計在於晨,一年之計在於春,一生之計在於勤。」、「生於斯,長於斯,死於斯, 葬於斯。」
排比技巧常與類疊技巧混合運用,產生更精采的修辭效果。一般國語習作上常見的「照樣造句」,可算是排比修辭的雛形。此外,廣告詞和標語也常利用排比技巧,來誇示產品的功效與加強宣傳效果。

對偶:


創作詩文時,特別講究將詞性相類似的字詞配合運用,以求得對稱的美感。其形式是,上下(前後)兩句字數相等、句法相似、平仄相對。

對仗:


與對偶極為類似,只是對仗較嚴謹。嚴格的對仗要合乎三個條件:

  1. 字數相同
  2. 平仄相對
句法和詞性相同。

映襯:


文學作品中,把兩種不同,特別是相反的觀念或事實,對列起來相互比較,從而使語氣增強,使意義明顯,並產生強烈的對比印象,就叫做「映襯」。

一、反襯:

對同一件事物,用相反的觀點或意象來襯托和比較,以產生強烈的對比效果,叫做「反襯」。如「他雖然不滿五尺,卻雄心萬丈。」、「萬綠叢中一點紅」
二、對襯:

對兩種不同的事物,用兩種不同的觀點來表現,以凸顯兩者的特色,叫做「對襯」。「先天下 之憂而憂,後天下之樂而樂。」
三、雙襯:

對同一件相同的事物,用不同的觀點來表達,以製造對照的效果,讓意象更深刻。如「在別人的眼裡,我或許是一粒沙子;在父母的心中,我絕對是一顆珍珠。」


映襯寫作示範

風景   林煥彰   選自「我愛青蛙呱呱呱」

山是靜的,鳥是動的;
湖是靜的,湖也是動的。
山靜靜的,坐著,
湖幫他畫像,
鳥兒飛來,陪著他。
人最壞,划著船,
弄破了這幅畫。




借代:  

在談話或寫作時,捨棄一般經常使用的本名或詞句不用,而另外找其他名稱或詞句來代替,這種類似譬喻的修辭技巧叫做「借代」。
例如:「昨晚祝融發威,五棟民宅全毀。」其中的「祝融」就是「火神」的借代詞;「她的突然現身,讓我方寸大亂。」其中的「方寸」是「心」的借代詞;「騷人墨客常在這裡聚會。」其中的「騷人墨客」是「吟詩作畫的風雅人士」的借代詞。
其他如「嬋娟」和「白玉盤」借代「月亮」,「布衣」借代「平民」,「翰墨」借代「文章」,「絲竹」借代「管弦樂」,「不毛」借代「蠻荒」,「社稷」借代 「國家」,「黃髮」借代「老人」,「垂髫」借代「兒童」,「雙鯉魚」借代「書信」,「無殼蝸牛」借代「沒房子的人」,「坐十一號車」借代「步行」……


層遞:

寫作時,針對三種以上的事物,依大小、遠近、輕重、本末、先後等一定比例,依序層層遞進的修辭方式,叫做「層遞」。一般在寫景時,都採用由遠而近,或由大而小的寫法,讓讀者欣賞景觀的視野,在腦海裡呈現由遠拉近,從大變小的臨場感與立體感。例如:


種籽的話   林煥彰

當我還是一粒種籽的時候,
我會忍受地底裡的陰濕;
當我要發芽的時候,
我會努力突破泥土的覆蓋;
當我伸出嫩芽的時候,
我會向太陽歡呼;
當我在風雨中的時候,
我會告訴自己:
抬頭挺胸,接受考驗吧!

飛白:

在談話或寫作時,故意引用一般人都能意會的詞句或俗話來代替本來的名稱,以表示另有含義或展現趣味效果,這種有點譬 喻意味的修辭技巧叫做「飛白」。例如:「他最缺的就是孫中山。」其中的「孫中山」就是「鈔票」的飛白;「他阿公年輕時是做牽猴仔的。」其中閩南話的「牽猴 仔」是「掮客」的飛白;「他家是開地下銀行的。」其中的「地下銀行」是「冥紙工廠」的飛白;「我哥哥在號子上班。」其中的「號子」是「證券公司」的飛白。 其他如「條子」是「警察」的飛白,「撇條」和「上大號」是「大便」的飛白,「摸八圈」和「砌磚塊」是「打麻將」的飛白,「火山孝子」是「敗家子」的飛白, 「犁田」是「滑倒」的飛白,「芭樂」是「手榴彈」的飛白,「和周公下棋」是「打瞌睡」的飛白……



談 比 擬


把 物 當 作 人 或 把 人 當 作 物 來 寫 的 修 辭 手 法 , 就 叫 做 「 比 擬 」 。 比 擬 可 分 為 擬 人 和 擬 物 兩 類 , 前 者 相 信 大 家 已 非 常 熟 悉 , 後 者 卻 可 能 有 一 點 陌 生 。 現 在 就 為 大 家 再 介 紹 一 下 這 兩 種 常 見 的 修 辭 法 。

一、擬 人
即 把 事 物 當 作 人 來 寫 。 周 敦 儒 《 臨 江 仙 》 : 「 月 解 重 圓 星 解 聚 , 如 何 不 見 人 歸 ? 」 把 月 亮 、 星 星 寫 得 通 曉 人 情 , 說 它 們 懂 得 團 圓 重 聚 , 就 是 運 用 了 擬 人 法 。 詞 中 以 物 的 有 情 烘 托 人 的 無 情 , 加 強 了 抒 情 效 果 。

除 了 動 物 和 死 物 , 擬 人 法 還 可 以 用 在 抽 象 的 概 念 之 上 , 使 它 更 為 具 體 。 例 如 「 真 理 可 能 被 遮 掩 頃 刻 , 真 理 卻 永 不 會 彎 腰 。 」 抽 象 的 「 真 理 」 被 賦 予 人 的 行 為 ( 彎 腰 ) , 也 是 運 用 了 擬 人 法 。

擬 人 法 不 僅 可 用 於 個 別 的 文 句 之 上 , 還 可 以 應 用 在 一 整 篇 作 品 之 中 。 我 們 從 小 開 始 讀 的 兒 童 故 事 如 《 龜 兔 賽 跑 》 、 《 醜 小 鴨 》 、 《 三 隻 小 豬 》 等 等 , 都 是 運 用 擬 人 法 寫 成 的 , 當 中 的 小 動 物 不 但 會 說 話 , 更 有 人 的 思 想 感 情 。 擬 人 法 能 令 動 物 角 色 更 親 切 、 生 動 , 增 強 故 事 的 吸 引 力 。

二、擬 物
即 把 人 當 作 物 來 寫 , 或 把 甲 事 物 當 作 乙 事 物 來 寫 。 例 如 「 在 眾 人 的 呼 喝 聲 中 , 那 個 惡 霸 夾 著 尾 巴 逃 走 了 。 」 把 人 寫 成 一 頭 夾 著 尾 巴 走 路 、 垂 頭 喪 氣 的 狗 , 就 是 運 用 了 擬 物 。 這 個 句 子 不 但 生 動 地 呈 現 了 惡 霸 逃 走 時 的 狼 狽 模 樣 , 更 流 露 出 貶 斥 的 感 情 色 彩 。

又 如 「 一 聲 歡 呼 , 許 多 人 都 湧 上 來 看 了 。 」 「 湧 」 原 是 水 的 動 態 , 句 中 把 人 寫 成 水 , 也 是 運 用 了 擬 物 。

擬 人 和 擬 物 這 兩 種 修 辭 法 都 能 增 添 文 章 的 色 彩 。 只 要 多 發 揮 想 像 力 , 你 也 能 創 作 出 生 動 、 精 警 的 擬 人 或 擬 物 句 。

善 用 「 誇 張 」


「 誇 張 」 是 把 描 寫 對 象 的 特 點 加 以 誇 大 、 渲 染 的 一 種 修 辭 手 法 。 適 當 運 用 誇 張 法 , 能 引 發 讀 者 的 想 像 , 加 強 文 章 的 表 達 效 果 。 以 下 先 介 紹 誇 張 法 的 兩 種 主 要 類 別 , 然 後 再 談 談 應 用 時 須 注 意 的 事 項 。
1
直 接 誇 張 。 即 不 借 助 其 他 修 辭 手 法 , 直 接 誇 大 或 縮 小 事 實 。 例 如 :

1
烽 火 連 三 月 , 家 書 抵 萬 金 。 ( 杜 甫 《 春 望 》 )

2
這 個 房 間 小 得 連 轉 身 也 不 可 以 , 我 怎 能 住 在 裏 面 ?

例 句 ( 1) 以 「 萬 金 」 誇 大 家 書 的 價 值 , 突 出 在 「 烽 火 連 三 月 」 的 戰 亂 之 中 , 家 書 在 人 心 目 中 的 份 量 , 就 是 運 用 了 「 誇 大 」 的 誇 張 法 。
例 句 ( 2) 運 用 了 「 縮 小 」 的 誇 張 法 。 房 間 再 小 , 也 不 至 於 「 連 轉 身 也 不 可 以 」 。 作 者 是 故 意 縮 小 事 實 , 以 達 到 誇 張 的 效 果 。


2
間 接 誇 張 。 即 通 過 比 喻 、 借 代 、 比 擬 等 修 辭 手 法 來 誇 大 或 縮 小 事 實 。 例 如 :

1
他 的 目 光 如 刀 一 般 刺 向 我 。 我 急 忙 低 下 頭 , 心 裏 砰 砰 亂 跳 。

2
獵 豹 在 樹 林 之 中 疾 馳 , 所 到 之 處 , 連 樹 木 也 要 退 避 三 舍 。

例 句 ( 1) 以 刀 比 喻 銳 利 的 目 光 , 是 通 過 比 喻 進 行 誇 張 。
例 句 ( 2) 把 樹 木 擬 人 化 , 以 它 們 「 退 避 三 舍 」 的 「 動 作 」 來 誇 大 獵 豹 奔 跑 的 速 度 , 是 通 過 擬 人 法 進 行 誇 張 。

運 用 誇 張 法 時 , 有 幾 點 是 值 得 注 意 的 :
1
誇 張 只 適 用 於 文 藝 作 品 , 不 能 應 用 在 科 學 論 文 、 說 明 文 、 報 告 等 文 類 之 中 。
2
運 用 誇 張 時 要 有 客 觀 事 實 作 為 基 礎 , 不 能 無 中 生 有 。
3
運 用 誇 張 要 恰 到 好 處 , 不 能 濫 用 。

縮 小 也 是 誇 張


提 起 「 誇 張 」 這 種 修 辭 手 法 , 我 們 自 然 會 想 起 一 些 誇 大 事 實 的 文 句 , 例 如 李 白 《 秋 浦 歌 》 : 「 白 髮 三 千 丈 , 緣 愁 似 箇 長 。 」 白 髮 無 論 如 何 也 不 會 有 三 千 丈 那 麼 長 , 詩 人 誇 大 白 髮 之 長 , 是 要 讓 讀 者 感 受 那 種 綿 綿 無 盡 的 愁 思 。 李 白 另 一 首 詩 歌 《 上 李 邕 》 也 用 了 誇 張 的 手 法 : 「 大 鵬 一 日 同 風 起 , 扶 搖 直 上 九 萬 里 。 」 大 鵬 ( 一 種 大 鳥 ) 飛 得 再 高 也 不 可 能 飛 上 九 萬 里 的 天 際 , 詩 人 誇 大 其 辭 , 是 為 了 營 造 一 種 磅 礡 的 氣 勢 。

誇 張 是 把 客 觀 事 物 的 某 些 特 徵 加 以 渲 染 的 一 種 修 辭 手 法 。 運 用 誇 張 , 可 以 增 強 文 字 的 感 染 力 , 令 讀 者 留 下 深 刻 的 印 象 。 誇 張 可 以 分 為 擴 大 和 縮 小 兩 類 。 擴 大 即 是 誇 大 事 物 的 多 、 長 、 大 、 高 、 快 等 方 面 , 上 文 提 及 的 兩 個 例 子 , 都 屬 擴 大 的 誇 張 。 縮 小 跟 擴 大 相 對 , 即 是 故 意 誇 張 事 物 的 少 、 短 、 小 、 低 、 慢 等 方 面 , 例 如 說 香 港 是 「 彈 丸 之 地 」 , 把 一 個 城 市 比 作 彈 珠 這 樣 細 小 的 東 西 , 以 強 調 其 面 積 之 細 , 就 是 運 用 了 縮 小 的 誇 張 。 成 語 「 一 衣 帶 水 」 的 意 思 是 「 水 面 狹 窄 有 如 一 條 衣 帶 」 , 也 是 縮 小 的 誇 張 。 這 個 成 語 後 來 泛 指 「 雖 有 江 河 阻 隔 , 但 不 足 以 限 制 交 往 」 , 例 如 : 「 香 港 和 深 圳 是 一 衣 帶 水 之 地 , 經 濟 交 往 頻 繁 , 關 係 密 切 。 」
你 能 分 辨 下 面 的 句 子 運 用 了 哪 一 種 誇 張 法 嗎 ?
1
這 兒 一 個 人 也 沒 有 , 靜 得 連 一 根 針 掉 在 地 上 的 聲 音 都 聽 得 到 。
2
媽 媽 做 的 菜 色 香 味 俱 全 , 令 人 垂 涎 三 尺 。
3
他 不 過 是 個 三 歲 小 孩 , 手 無 縛 雞 之 力 , 你 叫 他 如 何 保 護 自 己 呢 ?

( 答 案 : 1 縮 小          2 擴 大          3 縮 小 )


層 層 遞 進 的 層 遞 法


「 風 聲 雨 聲 讀 書 聲 , 聲 聲 入 耳 ;
家 事 國 事 天 下 事 , 事 事 關 心 。 」

這 是 出 自 顧 憲 成 手 筆 的 對 聯 。 下 聯 中 的 「 家 事 國 事 天 下 事 」 , 由 瑣 碎 的 家 事 寫 到 關 係 重 大 的 天 下 事 , 以 重 要 性 層 層 遞 增 來 表 達 「 事 事 關 心 」 的 主 題 , 就 是 運 用 了 「 層 遞 」 的 修 辭 法 。 所 謂 層 遞 法 , 就 是 按 照 事 物 的 大 小 、 輕 重 、 深 淺 、 遠 近 等 關 係 , 依 次 加 以 述 或 說 明 , 以 表 達 語 意 的 逐 步 上 升 或 下 降 。
以 下 是 構 成 層 遞 的 三 個 條 件 :
1.
要 說 的 事 物 必 須 是 三 個 或 以 上 , 並 且 彼 此 相 關 ;
2.
這 些 事 物 必 須 有 大 小 、 輕 重 、 多 少 、 深 淺 等 程 度 上 的 差 別 ;
3.
這 些 差 別 必 須 按 一 定 的 次 序 排 列 , 例 如 由 輕 至 重 或 由 重 至 輕 地 排 列 。

層 遞 可 分 為 兩 種 , 一 種 是 遞 升 , 另 一 種 是 遞 降 。 本 文 開 首 引 用 的 對 聯 , 下 聯 所 用 的 層 遞 法 就 是 遞 升 , 因 為 家 事 、 國 事 、 天 下 事 三 者 的 重 要 程 度 是 按 次 提 升 的 。 現 在 讓 我 們 看 看 遞 降 的 例 子 : 「 夫 戰 , 勇 氣 也 。 一 鼓 作 氣 , 再 而 衰 , 三 而 竭 。 」 (《 左 傳曹 劌 論 戰 》 ) 此 處 寫 士 兵 在 第 一 次 擊 鼓 進 攻 時 士 氣 最 高 ( 一 鼓 作 氣 ) , 但 再 三 擊 鼓 後 戰 意 就 回 落 了 ( 再 而 衰 , 三 而 竭 ) 。 文 句 寫 士 氣 由 盛 變 衰 , 就 是 運 用 了 遞 降 的 層 遞 法 。

在 文 章 中 運 用 層 遞 法 , 可 以 增 強 語 言 的 氣 勢 , 令 讀 者 留 下 深 刻 的 印 象 。 下 次 寫 作 時 , 你 也 嘗 試 運 用 層 遞 法 吧 。


五 感 皆 能 通 ── 談 「 通 感 」


「 紅 杏 枝 頭 春 意 鬧 」 是 宋 代 詞 人 宋 祁 《 玉 樓 春 》 中 的 名 句 。 「 紅 杏 枝 頭 」 一 語 描 繪 了 紅 杏 花 盛 開 、 生 氣 勃 勃 的 景 象 , 屬 視 覺 範 疇 的 描 寫 。 句 末 的 「 鬧 」 解 作 「 喧 鬧 」 , 是 聽 覺 描 寫 。 杏 花 是 看 得 見 但 聽 不 到 的 東 西 , 詞 人 卻 用 形 容 聲 音 的 字 眼 來 描 繪 它 , 令 讀 者 在 視 覺 裏 得 到 聽 覺 的 感 受 , 從 而 對 春 意 盎 然 的 畫 面 有 更 深 刻 的 體 會 。 這 種 獨 特 的 修 辭 手 法 就 是 「 通 感 」 。

在 描 寫 屬 於 甲 感 官 感 覺 的 事 物 時 , 運 用 屬 於 乙 感 官 感 覺 的 詞 語 , 就 是 「 通 感 」 , 例 如 「 暖 洋 洋 的 橙 色 」 便 是 以 溫 度 ( 觸 覺 ) 來 形 容 顏 色 ( 視 覺 ) 。 運 用 「 通 感 」 可 以 突 破 客 觀 的 經 驗 , 給 讀 者 帶 來 新 奇 而 微 妙 的 感 受 。

讓 我 們 再 看 看 兩 個 通 感 的 例 子 :
( )
嚴 遂 成 《 滿 城 道 中 》 : 「 風 隨 柳 轉 聲 皆 綠 , 麥 受 塵 欺 色 易 黃 。 」 風 聲 是 聽 得 到 但 看 不 見 的 , 詩 人 卻 以 「 綠 」 ( 視 覺 ) 來 形 容 它 , 從 而 烘 托 出 楊 柳 的 綠 。 這 就 是 以 視 覺 代 替 聽 覺 的 通 感 。


( )
朱 自 清 《 荷 塘 月 色 》 : 「 微 風 過 處 , 送 來 縷 縷 清 香 , 彷 彿 遠 處 高 樓 上 渺 茫 的 歌 聲 似 的 。 」 句 中 以 「 渺 茫 的 歌 聲 」 ( 聽 覺 ) 來 比 喻 「 清 香 」 ( 嗅 覺 ) , 以 表 現 香 氣 的 若 有 若 無 , 也 是 運 用 了 通 感 。

劉 勰 《 文 心 雕 龍物 色 》 : 「 詩 人 感 物 , 聯 類 不 窮 。 」 意 即 詩 人 對 事 物 敏 感 , 能 作 多 方 面 的 聯 想 。 其 實 , 只 要 多 觀 察 、 多 作 聯 想 , 即 使 你 不 是 詩 人 , 也 能 運 用 「 通 感 」 寫 出 別 具 新 意 的 作 品 來 。 下 次 你 寫 作 文 章 時 , 不 妨 試 試 運 用 這 種 有 助 表 現 事 物 特 質 的 修 辭 手 法 。


借 代 淺 說


我 們 常 用 「 巾 幗 勝 鬚 眉 」 來 形 容 女 子 做 事 比 男 子 優 勝 , 不 熟 悉 修 辭 手 法 的 同 學 肯 定 會 摸 不 著 頭 腦 , 理 不 清 「 巾 幗 」 和 「 鬚 眉 」 為 何 解 作 女 子 和 男 子 。 其 實 , 這 是 運 用 借 代 法 , 不 直 接 說 出 所 要 表 達 的 人 或 事 物 , 而 借 用 與 它 有 密 切 關 係 的 人 或 事 物 來 代 替 。 「 巾 幗 」 是 古 代 女 子 所 戴 的 頭 巾 , 為 婦 女 的 外 在 特 徵 之 一 , 用 以 借 代 女 子 , 相 當 合 適 ; 而 女 子 化 妝 時 均 去 掉 眉 毛 重 畫 , 因 此 鬍 鬚 和 眉 毛 成 了 男 子 獨 有 的 特 徵 , 這 就 是 以 「 鬚 眉 」 借 代 男 子 的 由 來 了 。

以 下 為 大 家 介 紹 幾 種 借 代 的 形 式 :
()
以 特 徵 相 代
杜 甫 《 奉 贈 韋 左 丞 丈 二 十 二 韻 》 : 「 紈  不 餓 死 , 儒 冠 多 誤 身 。 」 「 紈  」 及 「 儒 冠 」 跟 「 巾 幗 」 一 樣 是 古 代 服 飾 , 「 紈  」 是 用 白 色 細 絹 做 的 褲 子 , 只 有 富 貴 人 家 才 穿 得 起 , 而 「 儒 冠 」 即 是 書 生 的 帽 子 , 兩 者 皆 是 獨 特 的 特 徵 , 可 分 別 用 來 借 代 富 家 子 弟 和 讀 書 人 。
()
以 具 體 代 抽 象
孟 浩 然 《 過 故 人 莊 》 「 開 軒 面 場 圃 , 把 酒 話 桑 麻 。 」 「 桑 麻 」 是 具 體 的 植 物 , 用 以 借 代 農 作 物 的 生 長 情 況 。
()
以 部 分 代 全 體
 庭 筠 《 望 江 南 》 「 過 盡 千 帆 皆 不 是 , 斜 暉 脈 脈 水 悠 悠 。 」 千 帆 指 千 艘 船 , 「 帆 」 是 船 的 一 部 分 , 可 用 來 借 代 整 艘 船 。
()
以 特 定 代 普 通
「 他 們 這 對 『 管 鮑 之 交 』 從 小 就 認 識 , 共 同 經 歷 了 許 多 患 難 。 」 句 中 的 「 管 鮑 」 代 替 知 己 良 朋 , 「 管 」 即 是 春 秋 時 期 的 著 名 政 治 家 管 仲 , 而 「 鮑 」 則 是 管 仲 的 好 朋 友 鮑 叔 牙 , 二 人 情 誼 深 厚 , 成 為 後 人 的 佳 話 , 因 此 「 管 鮑 」 這 個 特 指 的 詞 語 能 借 代 摯 友 深 交 。

借 代 法 的 主 要 目 的 是 突 出 事 物 的 特 徵 , 使 讀 者 留 下 深 刻 的 印 象 , 也 可 以 啟 發 讀 者 的 聯 想 , 更 能 達 到 語 言 簡 潔 、 一 針 見 血 的 效 果 , 同 學 在 作 文 時 適 當 運 用 借 代 , 定 教 文 章 生 色 不 少 !


趣 味 聯 珠


保 俶 寫 五 湖 四 海 ;
錦 帶 照 萬 國 九 州 。

你 有 否 發 覺 , 以 上 的 對 聯 唸 起 來 句 句 相 連 、 節 奏 流 暢 有 致 ? 原 來 , 這 是 因 為 聯 中 運 用 了 「 聯 珠 」 這 種 修 辭 手 法 。 所 謂 「 聯 珠 」 , 就 是 用 上 一 句 結 尾 的 字 眼 來 作 下 一 句 的 開 頭 , 把 相 關 的 內 容 接 連 寫 出 來 。 這 種 修 辭 手 法 令 句 子 互 相 銜 接 , 就 像 把 一 顆 顆 珠 子 串 連 起 來 , 因 而 稱 作 「 聯 珠 」 。 「 聯 珠 」 的 別 名 很 多 , 包 括 「 頂 真 」 、 「 頂 針 」 、 「 蟬 聯 」 、 「 連 環 」 等 等 。 運 用 「 聯 珠 」 , 少 則 可 聯 兩 三 句 , 多 的 聯 幾 十 句 也 可 !

「 聯 珠 」 能 夠 反 映 事 物 間 的 聯 繫 , 而 且 有 語 氣 貫 通 、 音 節 流 暢 、 結 構 嚴 密 的 修 辭 效 果 , 所 以 經 常 應 用 在 文 學 作 品 之 中 。 例 如 南 朝 詩 人 沈 糾 之 的 《 擬 青 青 河 畔 草 》 : 「 漠 漠 床 上 塵 , 中 心 憶 故 人 。 故 人 不 可 憶 , 中 夜 長 歎 息 。 歎 息 想 容 儀 , 不 言 長 別 離 。 別 離 稍 已 久 , 空 床 倚 杯 酒 。 」 詩 中 句 句 相 連 , 生 動 地 表 達 了 棄 婦 想 念 故 夫 的 綿 綿 愁 緒 , 令 人 印 象 難 忘 。 「 聯 珠 」 在 對 聯 之 中 也 很 常 見 , 如 「 無 錫 , 錫 山 山 無 錫 ; 平 湖 , 湖 水 水 平 湖 」 一 聯 , 雖 然 用 字 簡 單 , 但 趣 味 盎 然 , 足 見 筆 者 的 文 才 捷 思 。 《 論 語子 路 第 十 三 》 有 一 處 談 及 為 政 之 道 , 當 中 運 用 了 「 聯 珠 」 , 而 且 修 辭 效 果 十 分 顯 著 : 「 名 不 正 , 則 言 不 順 ; 言 不 順 , 則 事 不 成 ; 事 不 成 , 則 禮 樂 不 興 ; 禮 樂 不 興 , 則 刑 罰 不 中 ; 刑 罰 不 中 , 則 民 無 所 措 手 足 。 」 文 中 句 句 相 扣 , 因 果 顯 明 ; 而 且 句 子 節 奏 緊 湊 , 容 易 記 誦 。 如 果 作 者 沒 有 運 用 「 聯 珠 」 , 文 章 的 感 染 力 大 概 會 大 大 減 弱 了 。

春 節 將 至 , 在 此 送 上 首 尾 呼 應 、 妙 用 「 聯 珠 」 的 對 聯 一 副 , 希 望 同 學 在 新 一 年 寬 容 舒 心 !

開 口 便 古 笑 今 凡 事 付 之 一 笑 ;
大 肚 能 天 容 地 與 己 何 所 不 容 。


成 語 的 對 稱 美


你 聽 過 「 對 偶 」 這 個 名 稱 嗎 ? 根 據 《 現 代 漢 語 詞 典 》 , 對 偶 是 「 用 對 稱 的 字 句 加 強 語 言 效 果 」 的 一 種 修 辭 手 法 。 別 以 為 它 只 會 在 古 典 詩 文 中 出 現 , 其 實 , 我 們 常 用 的 不 少 成 語 , 也 有 對 偶 的 特 色 。

「 兵 荒 馬 亂 」 、 「 披 星 戴 月 」 、 「 歡 天 喜 地 」 、 「 磨 拳 擦 掌 」 等 成 語 都 有 對 偶 成 分 。 細 心 分 析 它 們 的 結 構 , 你 會 發 現 第 一 、 三 字 和 第 二 、 四 字 都 分 別 是 相 對 的 。 詞 性 相 同 是 對 偶 的 一 個 重 要 元 素 , 以 「 兵 荒 馬 亂 」 為 例 , 「 兵 」 跟 「 馬 」 皆 為 名 詞 , 同 樣 是 戰 場 上 的 事 物 ; 「 荒 」 和 「 亂 」 都 是 形 容 詞 , 同 樣 能 表 現 戰 局 的 混 亂 情 況 。 這 兩 組 字 詞 結 合 起 來 , 就 生 動 地 表 現 了 戰 爭 中 混 亂 不 安 的 景 況 。

以 對 偶 結 構 組 成 的 成 語 多 不 勝 數 , 其 中 不 少 更 涉 及 數 字 , 例 如 「 九 死 一 生 」 和 「 一 暴 十 寒 」 , 就 利 用 了 數 字 的 大 小 製 造 誇 張 、 對 比 的 效 果 。 又 如 「 千 山 萬 水 」 、 「 千 軍 萬 馬 」 和 「 千 秋 萬 代 」 , 就 以 「 千 」 和 「 萬 」 這 兩 個 數 詞 加 強 了 成 語 的 氣 勢 。 另 外 , 「 天 地 」 、 「 日 月 」 和 「 朝 暮 」 等 有 關 大 自 然 的 詞 語 也 經 常 在 成 語 的 對 偶 結 構 中 出 現 , 「 天 經 地 義 」 、 「 天 高 地 厚 」 、 「 日 新 月 異 」 、 「 日 積 月 累 」 、 「 朝 秦 暮 楚 」 、 「 朝 三 暮 四 」 等 等 都 是 好 例 子 。

認 識 了 成 語 的 對 偶 特 色 , 我 們 就 能 識 別 成 語 中 的 錯 別 字 。 按 照 對 偶 的 原 則 , 我 們 不 難 發 現 「 語 重 深 長 」 是 錯 的 , 因 為 「 語 」 是 名 詞 而 「 深 」 是 形 容 詞 , 兩 者 並 不 相 對 , 「 語 」 應 該 對 「 心 」 才 是 。 「 海 枯 石 欄 」 也 是 錯 的 , 應 該 寫 作 「 海 枯 石 爛 」 , 因 為 「 枯 」 和 「 爛 」 都 是 動 詞 , 兩 者 相 對 。

所 謂 「 一 理 通 , 百 理 明 」 , 認 識 了 成 語 的 對 稱 美 , 大 家 日 後 運 用 成 語 , 就 會 更 得 心 應 手 了 。


語 言 的 藝 術 ── 一 語 雙 關

同 學 們 , 你 知 道 為 甚 麼 賀 年 卡 上 常 常 畫 著 一 尾 魚 嗎 ?
原 來 , 魚 象 徵 「 年 年 有 餘 ( 魚 ) 」 。 這 種 修 辭 手 法 叫 做 「 雙 關 」 。


雙 關 是 利 用 語 意 相 關 或 語 音 相 似 的 特 點 , 使 語 句 具 有 雙 重 意 義 , 造 成 言 在 此 而 意 在 彼 的 效 果 。 善 用 雙 關 語 , 能 曲 折 地 表 達 思 想 感 情 , 造 成 語 意 的 含 蓄 , 也 使 語 言 幽 默 詼 諧 。 雙 關 語 可 分 兩 類 :

1
語 意 雙 關 : 利 用 漢 字 的 多 義 性 構 成 雙 關 。 曹 植 著 名 的 《 七 步 詩 》 就 是 藉 豆 萁 燃 燒 煮 沸 鍋 子 裏 的 豆 子 這 件 事 , 暗 示 「 同 根 生 」 的 兄 長 不 要 咄 咄 相 逼 。
2
諧 音 雙 關 : 利 用 語 音 相 同 或 相 近 的 條 件 構 成 雙 關 。 劉 禹 錫 的 《 竹 枝 詞 》 最 後 兩 句 「 東 邊 日 出 西 邊 雨 , 道 是 無 晴 還 有 晴 」 , 「 晴 」 、 「 情 」 同 音 , 表 面 指 天 氣 晴 雨 不 定 , 暗 指 如 夢 似 幻 , 捉 摸 不 定 的 感 情 。


雙 關 具 有 一 箭 雙 鵰 的 特 點 , 在 文 章 或 說 話 中 是 一 種 幽 默 的 機 智 , 只 要 我 們 用 心 觀 察 , 就 會 發 現 日 常 生 活 中 有 不 少 具 創 意 的 雙 關 語 。 以 下 讓 我 們 看 看 一 些 語 帶 雙 關 的 例 子 吧 。

1
新 郎 新 娘 結 婚 當 天 一 定 要 吃 「 蓮 子 」 , 你 知 道 原 因 嗎 ? 那 是 有 「 連 生 貴 子 」 的 意 思 。
2
你 吃 過 梨 嗎 ? 人 們 通 常 會 把 整 個 梨 吃 掉 , 很 少 會 與 人 分 梨 。 你 知 道 為 甚 麼 ? 因 為 「 梨 」 和 「 離 」 諧 音 , 與 人 分 梨 有 「 分 離 」 的 意 味 。
3
朋 友 生 日 或 一 般 送 禮 , 多 數 不 會 送 鐘 。 為 甚 麼 ? 就 是 怕 「 鐘 」 和 「 終 」 諧 音 。


最 後 , 跟 大 家 分 享 一 則 在 政 治 上 使 用 雙 關 語 非 常 出 色 的 例 子 , 大 家 細 意 咀 嚼 , 看 看 是 否 明 白 其 中 語 帶 雙 關 的 地 方 。

美 國 第 38 任 總 統 福 特 , 他 說 話 時 很 喜 歡 用 雙 關 語 。 一 次 , 他 回 答 記 者 的 提 問 時 說 : 「 我 是 一 輛 福 特 , 不 是 林 肯 。 」

( 林 肯 既 是 美 國 傑 出 的 總 統 , 又 是 一 種 最 高 級 的 名 牌 汽 車 ; 福 特 則 是 當 時 普 通 、 廉 價 而 大 眾 化 的 汽 車 。 福 特 總 統 這 樣 說 , 一 則 表 示 自 己 謙 虛 , 二 則 是 為 了 突 顯 自 己 是 大 眾 喜 歡 的 總 統 。 )

談 歇 後 語 的 比 喻


之 前 在 這 個 欄 目 我 們 曾 以 「 二 打 六 」 為 引 子 , 介 紹 過 歇 後 語 。 還 記 得 甚 麼 是 歇 後 語 嗎 ? 歇 後 語 大 多 由 兩 部 分 組 成 : 前 文 是 比 喻 語 , 後 文 是 解 釋 語 , 運 用 時 可 隱 去 後 文 , 以 前 文 示 意 。 「 比 喻 」 是 歇 後 語 的 重 要 成 分 , 今 次 就 談 談 歇 後 語 的 「 比 喻 」 吧 !

歇 後 語 的 比 喻 一 般 可 以 分 為 四 類 :

第 一 , 以 一 般 事 理 和 日 常 經 驗 打 比 喻 , 例 如 : 「 上 香 打 噴 嚏 ── 一 面 灰 」 和 「 懶 婆 娘 裹 腳 布 ── 又 長 又 臭 」 都 是 。

第 二 , 以 事 物 的 外 型 、 聲 音 和 特 質 來 打 比 喻 。 這 類 比 喻 勝 在 精 簡 、 具 體 、 形 像 鮮 明 :
1
以 事 物 外 型 打 比 喻 : 「 非 洲 和 尚 ── 黑 ( 乞 ) 人 僧 ( 憎 ) 」 。
2
以 事 物 所 發 出 的 聲 音 打 比 喻 : 「 潮 州 二 胡 ── 自 己 顧 自 己 」 ( 潮 州 音 樂 常 以 二 胡 為 主 樂 器 , 其 中 的 響 弦 聲 效 像 潮 語 「 自 己 顧 自 己 」 的 快 讀 ) 。
3
以 事 物 特 質 打 比 喻 : 「 牛 皮 燈 籠 ── 點 不 明 」 ; 「 盲 公 竹 ── 督 人 不 督 己 」 。

要 能 領 悟 和 創 作 出 這 類 比 喻 , 惟 一 的 竅 門 就 是 平 時 多 觀 察 , 留 意 身 邊 事 物 的 性 質 和 狀 貌 , 多 作 聯 想 。 其 實 日 常 生 活 上 有 很 多 東 西 都 是 可 以 化 之 為 創 作 素 材 的 。

第 三 , 以 歷 史 故 事 、 人 物 事 蹟 和 神 話 傳 說 打 比 喻 。 這 種 比 喻 以 歷 史 事 件 或 人 物 事 蹟 為 基 礎 , 如 果 不 認 識 比 喻 中 所 引 用 的 典 故 , 便 無 法 理 解 歇 後 語 後 半 部 分 要 說 明 甚 麼 了 。 此 類 比 喻 所 涉 及 的 多 是 一 些 家 喻 戶 曉 的 典 故 , 平 時 多 讀 《 三 國 演 義 》 、 《 西 遊 記 》 、 《 紅 樓 夢 》 和 神 話 傳 說 , 都 有 助 我 們 讀 通 和 創 作 這 種 精 警 的 比 喻 :
1
以 《 三 國 演 義 》 典 故 打 比 喻 : 「 劉 備 見 孔 明 ── 如 魚 得 水 」 , 劉 備 和 諸 葛 亮 的 事 蹟 不 是 也 很 適 合 用 來 形 容 「 惺 惺 相 惜 」 的 友 情 嗎 ? 又 例 如 : 「 周 瑜 打 黃 蓋 ── 一 個 願 打 , 一 個 願 挨 」 , 不 是 許 多 現 代 夫 妻 情 侶 的 寫 照 嗎 ?
2
以 《 紅 樓 夢 》 典 故 打 比 喻 : 「 劉 姥 姥 進 大 觀 園 ── 眼 花 繚 亂 」 。
3
以 神 話 傳 說 打 比 喻 : 「 八 仙 過 海 ── 各 施 各 法 」 ; 「 姜 太 公 釣 魚 ── 願 者 上 釣 」 。


第 四 , 以 一 種 虛 構 的 想 像 來 打 比 喻 , 例 如 : 「 壽 星 公 吊 頸 ── 嫌 命 長 」 ; 「 吊 死 鬼 搽 粉 ── 死 要 面 」 。 這 類 比 喻 的 創 作 , 靠 的 只 有 作 者 豐 富 的 想 像 力 。 鍛 煉 創 造 力 的 惟 一 方 法 就 是 「 多 想 多 寫 , 多 寫 多 改 」 。

簡 單 介 紹 過 歇 後 語 中 不 同 類 型 的 比 喻 , 希 望 對 你 們 寫 文 章 時 運 用 比 喻 有 所 啟 發 。 要 創 作 出 精 警 的 比 喻 , 竅 門 在 於 一 個 「 多 」 字 : 多 觀 察 多 聯 想 、 多 讀 多 記 、 多 想 多 寫 、 多 寫 多 改 。

反 問 和 疑 問


我 們 先 來 看 一 個 小 故 事 :

新 年 到 了 , 夫 妻 二 人 應 邀 來 到 鄰 家 吃 飯 。 飯 席 中 , 妻 子 見 丈 夫 吃 得 太 多 , 遠 超 平 日 的 分 量 , 便 低 聲 對 丈 夫 說 : 「 你 怎 麼 不 考 慮 考 慮 ? 」 丈 夫 不 假 思 索 就 說 道 : 「 還 有 甚 麼 須 要 考 慮 的 ? 這 菜 不 是 人 家 的 嗎 ? 」 妻 子 瞧 著 丈 夫 說 : 「 沒 錯 , 菜 是 人 家 的 , 飯 也 是 人 家 的 , 但 你 的 胃 也 是 人 家 的 嗎 ? 」

你 能 看 出 上 面 的 故 事 中 有 幾 個 疑 問 句 、 幾 個 反 問 句 嗎 ? 在 回 答 問 題 之 前 , 我 們 來 溫 習 一 下 疑 問 句 和 反 問 句 的 定 義 吧 。 疑 問 是 提 問 者 實 有 疑 惑 而 提 出 問 題 , 提 問 者 是 不 知 道 答 案 的 , 疑 問 只 是 一 種 句 式 , 並 不 是 一 種 修 辭 格 ; 反 問 是 用 疑 問 的 形 式 表 達 確 定 的 意 思 , 以 加 強 語 氣 , 是 一 種 修 辭 格 。 反 問 用 不 著 回 答 , 答 案 已 包 含 在 話 語 中 , 用 來 表 達 強 烈 的 情 感 。 在 上 面 的 故 事 中 , 妻 子 的 第 一 問 是 疑 問 , 她 誠 心 請 丈 夫 考 慮 ﹝ 是 否 吃 得 太 多 了 ﹞ ; 而 丈 夫 的 回 答 都 是 反 問 句 , 第 一 句 「 還 有 甚 麼 須 要 考 慮 的 ? 」 即 沒 有 甚 麼 要 考 慮 ; 第 二 句 「 這 菜 不 是 人 家 的 嗎 ? 」 即 這 菜 明 明 是 人 家 的 ; 妻 子 的 最 後 一 句 話 也 是 反 問 : 「 但 你 的 胃 也 是 人 家 的 嗎 ? 」 即 說 明 丈 夫 的 胃 不 是 別 人 的 。 妻 子 的 話 指 出 雖 然 丈 夫 吃 的 是 人 家 的 飯 菜 , 但 拼 命 吃 的 結 果 是 壞 了 自 己 的 胃 , 得 不 償 失 !
明 白 了 疑 問 和 反 問 的 分 別 , 對 了 解 說 話 者 的 本 意 很 有 幫 助 , 這 對 於 我 們 閱 讀 或 聆 聽 都 有 莫 大 的 裨 益 。


詞 的 比 喻 義 與 修 辭 的 比 喻 法


我 們 都 知 道 一 詞 有 多 義 , 那 就 是 說 一 個 詞 除 了 基 本 義 , 還 有 引 申 義 , 而 比 喻 義 是 引 申 義 的 一 種 , 它 是 通 過 比 喻 的 方 式 引 申 出 來 的 意 義 。 不 過 在 談 詞 的 多 義 性 時 一 般 人 不 大 談 到 這 點 , 而 且 有 人 將 詞 的 比 喻 義 誤 當 作 是 修 辭 上 的 比 喻 法 。

所 謂 比 喻 義 是 指 一 個 詞 通 過 比 喻 的 方 式 引 申 出 來 的 意 義 。 例 如 「 這 就 是 國 際 航空 樞 紐 ─ ─ 赤  角 香 港 國 際 機 場 」 , 「 樞 紐 」 本 來 是 指 門 上 的 轉 軸 和 器 物 上 提 起 或 抓 起 的 部 分 , 後 來 用 以 比 喻 事 物 的 重 要 關 鍵 或 事 物 的 相 互 聯 繫 的 中 心 環 節 , 這 就 是 「 樞 紐 」 的 比 喻 義 。 例 句 中 的 「 樞 紐 」 比 喻 赤  角 香 港 國 際 機 場 是 可 以 把 香 港 與 世 界 各 地 聯 接 的 地 方 , 飛 機 通 過 機 場 可 以 飛 往 世 界 各 地 。

比 喻 義 與 修 辭 上 的 比 喻 法 不 同 , 因 為 一 個 詞 一 旦 離 開 了 具 體 的 語 言 環 境 , 其 比 喻 意 義 就 不 存 在 了 , 例 如 「 北 京 是 中 國 的 心 臟 」 , 離 開 了 這 句 話 , 心 臟 就 沒 有 了 「 中 心 」 、 「 首 都 」 的 意 義 , 因 為 「 心 臟 」 這 個 詞 本 身 並 沒 有 轉 化 出 「 中 心 」 、 「 首 都 」 的 新 意 義 。

以 下 再 舉 一 個 有 比 喻 義 的 詞 的 例 子 : 「 這 件 事 本 來 進 行 得 很 順 利 , 不 知 怎 麼 的 又 拋 錨 了 。 」 「 拋 錨 」 本 來 是 指 把 錨 拋 下 水 , 使 船 停 在 一 定 的 位 置 , 後 來 比 喻 事 情 在 進 行 過 程 中 因 故 中 止 , 這 就 是 它 的 比 喻 義 。 但 「 拋 錨 」 離 開 了 這 個 具 體 的 語 言 環 境 就 沒 有 了 上 述 的 比 喻 義 , 因 為 這 個 詞 本 身 並 沒 有 轉 化 出 事 情 因 故 中 止 的 新 意 義 , 所 以 不 能 說 例 句 用 的 是 修 辭 的 比 喻 法 。


 

沒有留言: